有很多女性说下辈子想当个男人,男人真的那么好当吗?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花了一年半时间把自己伪装成男性,想体验男人在这个世界得到的便利与好处。结果却令她大吃一惊,终身难忘。
女人名叫诺拉文森特,美国记者,在专业化妆师的帮助下,1米78的她束好胸,化名奈德文森特,成功变成了姐妹们眼中的恶臭男人。
她本以为男人的世界充满斗争,缺乏同情心,结果她走进一家蓝领工人聚集的破旧保龄球馆,发现每个男人都在热情欢迎这位新来的菜鸟,大家都在帮助她尽快学会打球,融入集体。
没有嘲讽,没有阴阳怪气,没有藏着掖着,来了就是好兄弟。
当同伴获悉队友妻子患癌,每个人都会一言不发的来拥抱他。原来男人也有如此体贴,温情的一面。
她想起自己曾在女子球队玩的经历,那里每个女孩似乎都在彼此防范,对新人明里暗里的排挤。
她曾经还以为男人在情感世界里占尽便宜,结果自己尝试了十多次约会,发现几乎所有男性都是卑微到尘埃,男人得精心准备好关于约会的一切,承担费用,设计行程,准备精细,女人却可以凭借着心情随意否定。在她看来,这种否定的权利并不永远都是理智负责任的。
几个回合下来,作为“男人”的奈德文森特已经心灰意冷,她还以为男人都是生理驱动的物种,只知道花天酒地。结果她去了酒吧夜店后才发现很多客人其实非常木讷,也拒绝与陌生人交流,他们只是默默的待在一个角落一言不发,用时间带走自己的孤独。
她发现,男人也是情感非常细腻的动物,他们之所以沉默,有的是因为不会表达,有的是不想因为自己的情绪输出去影响亲朋好友,沉默就是他们的温柔。而更多的人是从小就接受男人应该坚强的教育,所以不到绝境,眼泪绝不会轻易流。
总之,所有的经历都与她的预设完全不同,18个月的女扮男装让她对男人充满了同情,她把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自制男人》,但从此再也不愿做男人。
文森特的社会实验发生在20年前,但其实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到今天,男人的DNA从没变过。他们从拿着木头狩猎开始,就明白了社会分工合作的含义,男人不合作,就捕不到猎物。而女人不竞争就采不到野果。所以男人与男人间,男人与陌生人之间存在着毫无杂质的温情。
假如一个男生去夜市找那种喝酒撸串的大哥说:
“哥,我肚子饿了,但我没钱。”
你放心,这些大哥他们一定会热情欢迎你,他们会说:“来来来,兄弟坐着一起吃,想吃啥再点。”然后给你满上一杯酒。
男人骨子里其实有很多善良品质,比如同情心,比如悲天悯人的情怀。
一个女人蹲在街边吃盒饭,10个男人10个都会同情她,敬佩她为生活做出的努力。
而一个男人蹲在街边吃盒饭,10个女人大概有9个都会觉得他是屌丝,暗地里瞧不起他。
由于男人长期作为生产主力军,家庭和社会的供养者,他们也习惯了默默扛着责任,很少有男人会嫌弃自己对象失业贫穷,他们只会默默的在心中发誓 放心吧,我会努力照顾好你的。
而面对同样情况,女性的反应大概率是抱怨和嫌弃。
女人的抑郁比例是男人的两倍,但男人抑郁自杀的比例却是女人的4倍,因为男人更少倾诉求助。
很多男人也是人到中年后才发现,我们是消耗品,是不死不休的创造者,我们也需要社会的关心。
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