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24小时最新全球实时新闻汇总09-28
--> 本頁主題: 24小时最新全球实时新闻汇总09-28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金小妹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5147
威望:9348 點
金錢:9237 USD
貢獻:125246 點
註冊:2023-03-03


24小时最新全球实时新闻汇总09-28





美国

恨意难平!特朗普连发四帖 猛批FBI前局长科米




9月25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大陪审团裁定,以“虚假陈述”和“妨碍国会程序”等罪名正式起诉前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强烈反响,总统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连发四帖,称科米是“肮脏警察”和“卑鄙小人”,并高调宣称“正义终于得到伸张”。

科米与特朗普的恩怨可追溯至“通俄门”调查。2016年大选后,科米主导的调查一度把特朗普置于舆论与司法漩涡之中。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上任总统后将其解职。经过近两年调查,特别检察官米勒宣布未发现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方面有共谋证据。但特朗普始终指控科米“撒谎”“泄密”,并频频要求司法部对其追责。

根据美联社报道,此次起诉涉及科米在“通俄门”调查期间,向国会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作伪证以及阻挠调查等指控。科米在当天发布的视频声明中否认所有罪名,强调对美国司法体系“有极大信心”。

科米的家庭也因案件风波承受压力。他的女婿、弗吉尼亚州东区联邦检察官特洛伊·爱德华兹在消息公布后递交辞呈;数月前,他的女儿、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莫林已遭司法部解职。

特朗普则借机进一步攻击科米及其执法遗产,声称他“长期损害美国”,并讽刺对方是“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他同时表扬现任FBI局长帕特尔的工作,并向负责此案的司法人员表达感谢。此案被视为特朗普再度冲击美国司法与情报体系的一次关键节点。




美国

特朗普下令向波特兰部署军队 授权“必要时动用最大武力”




9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在俄勒冈州波特兰部署军队,并授权“必要时动用最大武力”。这是继洛杉矶、华盛顿和孟菲斯之后,第四个进入军管状态的民z党城市。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表示,此举是为了保护波特兰及当地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设施免受“安提法和其他国内恐怖分子”的攻击。五角大楼随后确认已准备好动员,并将提供后续信息。

此举立即引发地方与联邦层面的反弹。波特兰市长威尔逊直言城市“不需要一兵一卒”,州长科特克也强调波特兰不存在国家安全威胁,指责特朗普缺乏合法理由。俄勒冈州联邦参议员怀登及州议员德克斯特同样批评此举是“赤裸裸的权力滥用”,并呼吁民众拒绝被煽动。

波特兰长期是民z党执政的“庇护城市”,多次爆发针对ICE的示威。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也曾在该市抗议浪潮中派驻联邦力量。本次军管背景下,司法部正对多个“庇护地”城市发起法律诉讼。

此外,特朗普近期签署行政令,将“安提法”列为恐怖组织,并在“打击民z党城市犯罪”的框架下,已陆续向孟菲斯、洛杉矶和华盛顿部署国民警卫队或美军。他还威胁未来可能将军力扩展至芝加哥、纽约和巴尔的摩。

此番波特兰进入军管,被外界视为特朗普大选年高压治安策略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加剧了联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抗。




美国

民z党没辙,川普秘密武器就要出鞘




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政策正面临最高法院的法律挑战,但其团队已迅速搭建一套“备用方案”,核心是《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Section 232)。这一条款允许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关税,通常不受国会严格监督,也历来被法院高度尊重,因此被视为“防弹”工具。

备用关税体系的逻辑
最高法院预计11月将审理川普早前对瑞士、印度等国加征的关税是否违宪。但川普政府已提前通过232条款覆盖更多进口商品,包括汽车、机械、医疗器械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约占美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即使法院推翻其他依据的关税,232条款仍可确保核心关税稳固。

关税扩张的影响
川普多次动用232条款,对钢铁、铝材、汽车等征税,目前商务部还有木材、矿产、飞机、风力设备等调查待结。近期纳入医疗器械和工业机械的扩张,预计将大幅推高企业和消费者成本,从农民、车主到医院都会感受到连锁冲击。分析人士批评川普滥用“国家安全”理由,理由甚至延伸到厨房家具等民用品,显得牵强。

政治与经济信号
学者普遍认为,川普此举不仅是贸易工具,更是政治讯号。他借232条款绕过司法风险,展现保护主义决心。康乃尔大学学者普拉萨德指出,这种做法是为了确保即便最高法院推翻部分关税政策,川普仍保有贸易杠杆。

展望
随着最高法院审理临近,全球贸易格局可能再添不确定性。企业与消费者需密切关注,因为一旦大规模232关税生效,美国经济将面临更高成本压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




美国

白宫官员:预计政府将关门,民z党将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政府面临关门危机。白宫官员9月26日对《政治报》透露,预计下周三起政府将关门,且没有与民z党高层的谈判计划。这位官员直言将“对民z党施加最大痛苦”,并警告民z党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包括可能的大规模联邦裁员。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已要求各机构准备裁员预案,以应对停摆期间无法继续的非必要项目。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民z党提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新增支出要求,包括为非法移民提供免费医疗和为未成年人资助变性手术,他称这些条件“轻率且荒谬”,并拒绝与民z党领导人会面,除非他们放弃上述要求。

民z党方面则认为,白宫的“裁员计划”是虚张声势,强调公众会认定共和党为关门负责,因为共和党掌握政府主导权。国会此前已通过临时延长拨款至11月21日的法案,但在参议院受阻。民z党坚持在维持政府运转法案中增加1.5万亿美元支出,主要用于医疗保障。

分析认为,若9月30日联邦经费到期后未能达成临时协议,政府将关门,部分机构停摆,雇员或被迫无薪休假,公共服务与合同支付也会中断,迅速冲击社会与市场。



俄罗斯

拉夫罗夫警告:任何对俄攻击都将遭到“坚决回应”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六(9月27日)在纽约联大发言时表示,俄罗斯无意攻击欧盟或北约成员国,任何针对莫斯科的攻击行为,都将遭到果断回击。此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呼吁,一旦俄罗斯飞机侵犯北约领空,就应将其击落。

法新社报道,拉夫罗夫周六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表示:“俄罗斯几乎被指控正计划袭击北约和欧盟国家。但俄罗斯没有(这项计划),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意图。然而,任何针对我国的侵略都将遭到坚决回应。这一点毋庸置疑。”

稍后在记者会上,拉夫罗夫再次强调:“如果有人试图在我们领土上空、在我们空域内击落任何飞行器,那他们将后悔莫及。”

近几周,俄罗斯约二十架无人机及三架战机进入欧洲领空,引发欧盟国家紧张。丹麦上空也出现神秘无人机,迫使哥本哈根机场在本周初关闭数小时。

面对领空威胁,欧盟计划加强防御,一些曾遭俄方入侵的国家将建立“反无人机屏障”视为优先事项。

特朗普本周二表示,北约成员国应击落任何侵犯其领空的俄罗斯飞机或无人机。特朗普一表态是在不到两周内发生三次俄方无人机或战机入侵事件后作出的。

北约方面同一天也警告莫斯科必须停止行动“升级”,并强调北约有能力“以一切手段自卫”,但没有直接提及击落俄方飞机。

特朗普在本周二的表态中还转变立场,将俄罗斯比作“纸老虎”,并表示乌克兰有可能战胜俄军,重新收复“原有领土,甚至更进一步”。这与他此前倾向与普京对话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俄乌

乌克兰无人机袭俄一座石油泵站 俄军宣布新占领乌东三村庄


     

乌克兰无人机周六袭击了俄罗斯一座石油泵站,试图迫使莫斯科削减石油产量。俄罗斯则继续吞吃乌克兰领土:周六宣布又占领了3个村庄。

据路t社9月27日莫斯科消息,这座石油泵站位于伏尔加河畔楚瓦什共和国,据该地区州长奥列格·尼古拉耶夫表示:这次袭击导致该站停运,没有伤亡。

他在电报群(Telegram)上说,袭击发生在距离乌克兰境内约1200公里的科纳尔村附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造成了“轻微”损失”。

最近几周,乌克兰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无人机袭击力度,把攻击的目标对准炼油厂和出口码头,其目的是减少莫斯科的收入,迫使克里姆林宫开始和平谈判。

这些袭击可使俄罗斯在某些天的炼油量减少近五分之一,并中断了主要港口的出口,迫使莫斯科削减石油产量。

3个村庄

俄罗斯继续蚕食乌克兰领土:法新社9月27日发自莫斯科的电稿:俄罗斯宣布对周六占领乌克兰东部三个村庄的行动负责,莫斯科军队已在这些村庄取得突破。

俄罗斯军队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已占领顿涅茨克地区的德雷洛夫镇和迈斯克镇,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斯捷波夫镇。



联合国

联合国将重启对伊朗制裁 德黑兰警告强烈回应


     

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制裁于9月27日晚正式恢复,原因是西方国家指控伊朗违反2015年核协议。该协议原本由伊朗与美、英、法、德、中、俄签署,旨在限制其核计划以换取经济纾困,如今已名存实亡。此前英、法、德三国援引“快速恢复机制”,指责伊朗增加浓缩铀库存并限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

伊朗方面强烈不满,总统佩泽什基安呼吁保持冷静,但仍宣布召回驻英、法、德大使以示抗议。伊朗外长阿拉克奇则批评欧洲未回应德黑兰提出的外交建议,美国更是单方面加码要求。伊朗强调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警告将强烈回应制裁。

新制裁措施包括:恢复对伊朗的武器禁运、禁止任何铀浓缩和再处理活动、禁止从事弹道导弹相关项目,并冻结相关个人与实体资产、实施旅行禁令。所有国家也被授权查扣制裁清单内的禁运物资。

在新一轮制裁预期下,伊朗经济进一步受压,货币里亚尔兑美元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美元兑112.3万里亚尔。分析认为,此举可能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尤其是在以色列和美国数月前轰炸伊朗核设施的背景下,风险显得尤为突出。



欧盟

欧盟强化东翼防线 打造「无人机长城」列优先任务




由于近期一连串侵犯欧洲联盟(EU)领空事件引发忧虑,欧盟防务首长今天与多个东部成员国举行会谈,表示欧洲需向乌克兰学习,迅速建立一道「长城」以防御无人机入侵。

约10个欧盟国家的国防部长同意,将这项「无人机长城」计画列为欧盟优先任务。这次会议由欧盟防务事务专员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召集。

丹麦最近因无人机侵入领空迫使机场关闭,让这类威胁受到关注,丹麦也参与了本次会议。

库比柳斯受访表示:「我们要迅速行动。我们需吸取乌克兰的经验教训,与乌克兰一同建立无人机长城。」

乌克兰已经发展出一系列更廉价手段,用于探测并击落俄罗斯无人机群,今天也参与会议,并表示希望加入这项计画。

乌克兰国防部长什米哈尔(Denys Shmygal)在社交媒体指出:「这道无人机长城将为欧洲打造一个全新的防御生态系统,乌克兰已准备好成为其中一员。」

库比柳斯也说,希望看到乌克兰成为建设这道防线的「真正伙伴」,并视为将基辅融入欧洲防务建设的另一种方式。

库比柳斯表示:「当战争爆发,乌克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套声学感测器系统…所以我认为,我们也能在不需长期延迟的情况下做到。」

这位前立陶宛总理指出,目前尚无确切成本概念,但预估需要「数十亿欧元,而不是上千亿欧元」。

库比柳斯稍早在赫尔辛基记者会指出,与会者已「同意从概念迈向具体行动」。

他表示,各国防长支持一个加强欧盟东翼防线的广泛计画,首要任务是打造具备「先进侦测、追踪与拦截能力」的无人机长城。

他对记者说:「我们领空反覆遭侵犯,这是不可接受的…这些讯息很清楚,俄罗斯正在测试欧盟与北约。我们的回应必须坚定、团结且立即。」



以色列

以色列军队摧毁东耶路撒冷袭击案嫌疑人在约旦河西岸的住所


   

以色列军方9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库拜巴镇摧毁了巴勒斯坦人穆萨纳·阿姆罗的住宅,他被指控在本月初于东耶路撒冷发动枪击袭击,造成六人死亡。爆炸使两层楼建筑彻底损毁,附近多栋房屋也受到严重波及。以军在行动前包围该地区并疏散居民,随后实施爆破。

以色列方面称此举具有威慑作用,但批评者认为这是集体惩罚,使无辜家庭无家可归。此次袭击案发生在9月8日,当时阿姆罗与另一名巴勒斯坦人被以军击毙,哈马斯随后宣称对此负责。

自2023年10月7日加沙战争爆发以来,西岸地区暴力升级。据巴勒斯坦卫生部统计,已有至少983名巴勒斯坦人在以军及定居者行动中身亡,其中包括许多武装分子;与此同时,至少36名以色列人(含安全部队成员)在袭击或军事行动中遇害。

这起事件凸显出加沙冲突持续外溢至西岸,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




德国

德国考虑授权军方得击落无人机


   

欧洲多国频传无人机侵犯领空事件。德国媒体报导,当局正考虑允许军方得予以击落。

丹麦、挪威近日都发生目击无人机出没机场上空事件,导致部分机场暂时关闭。丹麦最大军事基地上空昨天深夜也有无人机现踪。

做为挺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主要国家之一,德国境内可疑无人机活动通报近来有增加趋势,其中最新一起昨天深夜发生在北部一个毗邻丹麦的邦。

尽管迄无公开的确凿证据,但俄罗斯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柏林本周稍早已宣布将强化无人机防御系统,以因应日益严峻的俄罗斯威胁。小报「画报」(Bild)报导,在各项拟议措施当中,政府正评估允许武装部队在特定条件之下击落无人机。

报导指出,若无人机对人命或关键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且其他手段不足时,应该让军方能够进行干预。目前属于警方的决策权届时将转移至国防部。

经法新社进行联系后,内政部没有证实这项计画。

不过内政部长杜布林德(Alexander Dobrindt)告诉「莱茵邮报」(Rheinische Post),他希望修订航空安全相关法规,让军方能与警方协力,「尤其在无人机防御方面」。

杜布林德表示:「我们正遭受的不只是军事安全上的转变,整体民防和对平民的保护上同样出现重大转折。」




赞(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28 07:28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